层状材料编辑部第七次研讨会于8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前湾园区全省数据驱动高安全能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举行。会议邀请了两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材料辐照损伤研究的青年才俊进行报告交流。
王晨旭研究员做了题为《MAX相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的报告,系统性介绍了辐照条件下MAX相材料的结构演变规律。在先进核能系统中,结构材料面临多种极端条件的考验,包括高剂量辐照、高温、高压等,结构材料的性质与稳定性对于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MAX相材料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兼具金属与陶瓷各自优异的性能,作为未来反应堆结构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在报告中,王老师团队通过STEM HADDF和ABF等方法观测到MAX相中反位缺陷的形成,揭示了MAX相在辐照环境中阴、阳离子位的化学无序性。阐明了MAX相材料从六方结构到γ相再到立方结构的相变历程。此外,也讨论了不同结构因子以及化学复杂性对于MAX相材料抗辐照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设计抗辐照结构材料的新策略。
彭升远博士做了题为《离子辐照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退化规律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一种基于聚焦离子束等微纳加工技术和FT-NMT03力学测试系统的新型微柱压缩力学测试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研究结构材料在离子辐照后微观区域力学性能,解决了工程应用中材料辐照后力学性能难以通过宏观力学测试方法研究的问题。彭生远博士详细阐述了微柱压缩过程中尺寸效应、微柱内辐照损伤均匀性、微柱长径比、倒角效应、晶向效应、表面形貌等对测试过程的影响。通过此方法,研究了高熵合金HfNbZrTi与Cr2AlC等材料离子辐照后的力学性能,系统性地揭示了高熵合金辐照硬化规律与Cr2AlC MAX相软化规律。此方法在研究结构材料离子辐照下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及快速筛选新型核能结构材料等方向均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两位专家提供的研究方法与观点极大地拓展了与会人员的学术视野,为实验室核能结构材料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实验室将继续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开展前沿报告,推动“层状材料编辑部”向着高水平科研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