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蒲慕明院士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探讨了有关科研诚信的概念、规则和一些“灰色地带”现象,并集中阐述了科研人员怎样做负责任有诚信的科研,怎么处理科研诚信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科学探索的挑战等问题,并分享了他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以及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热爱。在这与新型冠状病毒斗争的特殊时期,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同学也都受益良多,积极分享了观看后的感触与收获。
在站博士后吴西士博士认为正如学会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在开始学术生涯之前,也应该首先学会如何保有科研诚信、遵守学术道德。唯有如此,科研人员才能真正的更好的扎根研究,创造更好的价值。在针对科研创新方面,吴西士博士认为应该首先做好新领域的专业积累,了解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静心思考,切勿浮躁,并通过增添信心、勇气、胆识和闯劲,进而打开自己的创新之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助于科研进步、有所新发现的开拓者冒险家,而不只做跟着导游的游客。
博士生陈玉云同学认为科研诚信反映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心态是否开放。就科研数据而言,如若心态封闭,视偏差数据为无用数据并坚守旧的思路,则难以进步;如若心态开放,所谓的偏差数据,则有利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测与修正,少走弯路。就科研交流而言,这是一个加深理解和开拓思路的机会;在通过积极寻找技能匹配的合作者,帮助自己开展工作的同时,承认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贡献,并以自己掌握的技能帮助合作者的工作,进而达到共赢的局面。在科研创新方面,陈玉云同学认为需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已知的事物,才能不断促进已有研究的完善和进步,进而做出扎实且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另一位博士生李友兵同学则认为科研诚信是对科研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应该正视自己的实验数据,数据本身没有好坏,每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都是有用数据,但需要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在和别人交流讨论时,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贡献。对于创新,李友兵同学认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本领创新。作为位于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要敢于尝试前人没有涉足的领域,尝试做一些具有颠覆性和首创性的科研成果,而不是跟随大潮流,追逐热点,为了发一些高影响因子的Paper而科研,应该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力争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另外,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需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挑战,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的科研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验室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们也积极分享了他们自己的观后体会。
丁浩明同学认为对于研究生而言,科研诚信就是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科研道德;科研创新就是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用于批判质疑。科研诚信和科研创新相辅相成,科研创新一定是要建立在科研诚信之上,没有科研诚信,科研创新就无从谈起。
徐媛媛同学观看后计划将从实验与写作这两个过程进行科研诚信的实践。在实验上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并尊重实验结果,严谨记录实验过程并定期检查,养成良好的科研记录习惯;在写作上,掌握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遇到结果与假设矛盾时的情况,注意假设的边界条件,对假设进行改进或重设,同时避免写作过程中的抄袭行为。而蒲慕明先生所讲解科研创新的部分,则进一步增强了她对科研的自信。另外,通过此次讲座,徐媛媛同学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而是掌握如何让自己变专业的方法,进而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李宇航同学认识到作为刚进入领域的科研新手,可以从1)搞清楚创新工作背后的历史;2)阅读重要文章,有选择性接受信息;3)关于看似无关领域的工作;4)培养论述科学的习惯和能力;5)学习区分已知与未知;6)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等六个方面培养创新思维。通过认清科研诚信的灰色地带,避免走向学术不端;并在科研过程中,时刻保持诚信的品质,基于数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处理好诚信与创新的关系。
高慕尧同学认为每一位科研工作人员都应对自己的数据负责,准确、严谨地进行实验记录,同时对于实验室其他成员的不端行为,应及时制止。教科书中的假说代表了目前对自然界的理解,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修正这些理解。对于刚入门的研究者,选读自己领域内的好综述,不要读太多自己领域的论文,当有自己的结果时,再较广泛地查寻有关论文。
王毕杰同学则认为在科研创新上,我们需要有新颖性,观察新的自然现象,提出新假说、理论和分析方法和联系。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有导向去做,有时的一个灵感需要经验去积累,更需要勇气和胆识去实践,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建宁同学认识到诚实科研,经常交流,深入了解自己的科研课题的重要性,要做到善于探索和创新,不要害怕质疑,并在争辩中进步。还需要多与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这将对自己的研究有很好的帮助,产生很多新的想法。
张泽文同学则认识到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从自身做起,确保实验数据真实;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从科研起步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人员处理好科研诚信与创新的关系,秉持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在心里筑起牢固的科研诚信防线。当科研群体普遍缺乏对科研诚信的认同、回避自己的责任时,群体中的科研行为“灰色地带”就会增长;而当科研圈里大部分人都严格对自己的数据负责、对论文负责时,学术不端行为就会大幅减少。从长远看来,良好的科研环境对每一名科研人员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而这种环境的维护与保持需要每一位科研人员严于律己方可实现。
邹顺睿同学认为科研的目标就是追求真理,而诚信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几代人甚至更多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渐完备。科研工作与科研人员应当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或者说,现代科学研究都是具有社会需求的,这一社会需求既包括解决当前问题又包括为未来做积累。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科学研究的经费绝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承担的,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搞科学研究,所以这一"从社会中来"的资金属性也使得科研成果的最终发展目标必须"回到社会中去",努力为社会服务并创造社会价值。
史林坤同学通过此次学习,认识到在科研诚信方面,报导不可靠的数据也许不是一件危险行为,但是重要性的结果最终将会被人重复检测。针对科研创新,研究生需要主动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创新是比较难的问题,研究生要多练功夫、夯实基础,再做创新。
陈露同学通过此次学习,认为科研是一种帮助大家扩展知识领域的行为,作为第一线的实验人员,应该注意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这两个基本问题。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挑数据,更不可伪造数据,面对与自己结论有冲突的结果,小心求证,排查原因。同时,也对创新性科研的本质,以及通过与别的学科交叉融合产生创新有了一定的思考。
姜雨晨同学认为科学从不缺乏重大创新的机遇,要看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是否有足够的胆量去尝试挑战。对于研究生而言,我们需要学会创新,敢于冒险,正面接受批评,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研人员学习,选择性地阅读,学会总结思考,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些做出重要的创新工作的机遇。
陈新宇同学通过此次学习,认识到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应该诚信待人,诚信对事,诚信科研。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要用百分之百的诚信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个偶然事件。在科研实践中,研究生不仅要保证拥有良好的科研诚信,也要尽量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平衡的发挥,而且还要注意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是如何表现出不平衡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正确的认识。
郭政同学认为理解科技创新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科学思想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要想实现科研工作的创新超越,就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而科研诚信是科研创新的基石,除了自我约束,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这是遏制科研失信的重要途径。
黄家璇同学认为每个身份有其对应的道德,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警察的职责是惩恶扬善,教师的伦理是教书育人,研究生的责任就是抱有严谨和端正的态度去做诚实的学问。通过此次讲座,她更清楚的认识到学术共同体中的自律原则: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真实的学问,科研诚信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第一准则,学风端正才能促进学术繁荣,并与大家共勉。
余腾同学则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未来的中国同样也是一个科技的中国,这其中科技创新又是其最为重要的基础。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导师与学生共同付出努力,导师需要给予学生好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用科学严谨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产生自己的创新思路。同时,在科研创新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科研诚信的问题,反映了目前部分科研管理机构、科研人员的本身素养和学术共同体、科研单位存在的问题。科研工作者们背上肩负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我们需要砥砺风雨,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在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持诚信。
姚斌同学认识到作为青年研究生,必须要将科研诚信作为自己科研的“生命线”,让诚信成为科研人员攀爬科学高峰时的安全绳。努力探索创新,坚守科技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霄同学则学习了解到科研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如认真、创新等,但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是带着诚信去认真、去创新。对于科研创新,则学习到其包括探索式创新与假说驱动式创新,但是不论哪一种创新,都应该建立在多看与多想的基础上。创新不是空想,必须是有一定的高度之后才能有新的想法。
白雪同学认识到作为一名迈入科研大门不久的研究生,需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要严谨记录实验记录本,做到有据可查,正确采集数据,关注实验细节,从一点一滴之处做到科研诚信。同时,她也了解了诚信的科学交流能够使想法进一步成熟,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和公平友好的竞争机会。另外,对于科研创新模式中的探索式创新模式,她学习到了科研中的所谓直觉、想象力甚至灵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要不断地积累过去错误的经验,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新路,敢于探索别人没有探索过的地方。
刘海勇同学则认为到作为一名研究生,刚踏入科研界的大门,更应该重视诚信的重要性,并且从自身做起,始终能够保持科研诚信。作为研究生,可能无法改变制度的缺陷,但能够通过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做到实事求是,坚决不做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号召大家一起行动,来改善不良的学术氛围。
明年即将加入我们实验室的许洁同学认识到,做科研必须诚信,做最真实的数据,写最真实的文章,不可进行剽窃、伪造、等行为;尤其是自我剽窃也是不可取的。实验人员应准确的记录数据,要有严谨的实验记录本。对于创新,不仅仅包括新颖性,还必须有及时性、完整性、重要性、连续性等。而教科书中有一半的假说都是错误的,要敢于发现并有勇气向它们发起挑战。另外,刚刚入门的研究人员不要阅读过多关于自己研究领域方面的文章,等有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再去大量阅读,前期最好阅读综述部分。多注意下似乎和自己领域无关的工作,好的思想往往就在这个时候产生。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2403473?from=search&seid=6610871801074296856
观后感链接:https://fine-lab.nimte.ac.cn/study.html
蒲慕明院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他主要从事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