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慕明先生公开课观后感
近日,闲暇之余,有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先生关于《科研诚信和科研创新》的演讲公开课,受益良多,有了些许体会。
学会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科研也是。在开始学术生涯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学会如何保有科研诚信、遵守学术道德。从国外小保方晴子的STAP细胞造假事件,到国内“不知知网翟天临”,学术不端行为日益增多,这都在提醒我们要开始重视科研诚信。蒲慕明先生在公开课中列举了现在普遍存在的伪造、不忠实、剽窃等不端行为,从我国的科研体制和文化问题出发,分析了造成国内学术乱想的一些可能的原因。首先便是科研人员自身问题,缺乏诚信自律,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不足,而且国内对科研诚信缺乏相关的课程,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我不知道这是造假啊”“没人告诉我这种行为属于不端行为”等借口。在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科研素养的同时,相关机构也应该开始建立和完善“吹哨人”制度,打开举报的便捷通道,加强对吹哨人进行保护等。科研环境没有了糟粕,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科研人员才能真正的更好的扎根研究,创造更好的价值。
接下来,蒲慕明先生提出几点建议,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打开自己的创新之门,真正进入科研领域,为人类为社会拓展认知的边界。从蒲慕明先生的公开课中,我有了那么几点想法。作为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小白,更多的应该是做好新的领域的专业积累,了解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静心思考,切勿浮躁,切勿想要一口吃个胖子,创新应该建立在这一点点的积累当中。有了这些积累,我们应该开始有信心自己能够解决科学难题,再加上一点点的勇气、胆识、闯劲,敢于去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我们便开始慢慢的打开了我们的创新之门。在以前的实验中,总觉得自己做的实验结果应该与现在已有的发现和现象相匹配,如果遇到不一样的现象,总感觉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却从未敢于质疑。我们应该逐渐摒弃这样的想法,敢于质疑,将所有的现象弄清楚其本质的原因,这才有助于科研进步,才能有新发现。就如蒲慕明先生所说,我们要做开拓者冒险家,而不是只做跟着导游的游客。
蒲慕明先生3个小时的课程,没有间断的讲了下来,非常认真负责,就这点也很值得我们向蒲慕明先生学习。这3个小时,我也还有很多很多的感触,没有在这里分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听一听蒲慕明先生的课,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慢慢建立更美好的学术王国,一个没有学术不端、拥有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学术风气的学术王国。
(吴西士,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