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慕明院士“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讲座学习观后感
近期我学习了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先生对于“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相关内容的讲座。在该讲座中,蒲院士针对目前在科研工作中大家普遍重视的科研诚信以及科研创新这两个问题,依次从科研诚信的内涵,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创新科研的本质,创新与诚信,这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针对科研诚信问题,蒲院士从科研伦理讲起,谈到了科研诚信是科研伦理的一部分,包括科研过程、交流过程以及科研报导的诚信,除此之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还需要拥有一个合乎社会伦理的科研目标和研究方法。
通过蒲院士的讲解,我还知道了在目前的科研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的科研不端行为,例如:伪造(Fabrication),不忠实行为(Falsification)和剽窃行为(Plagiarism)。甚至还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的不端行为”,例如:论文署名的不端行为、科研成果评审的不端行为等等。这些行为都是部分科研工作者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还不够,且个人无法做到诚信自律的后果。
作为一名迈入科研大门不久的研究生,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导师也曾多次在组会中强调,要严谨记录实验记录本,做到有据可查,同时让我们正确采集数据,关注实验细节,这也是培养我们从一点一滴之处做到科研诚信。
此外,蒲院士还提到了科学交流、合作和竞争中的诚信。诚信的科学交流能够使我们的想法进一步成熟,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和公平友好的竞争机会。
针对科研创新问题,蒲院士从科研创新的要素讲起,提出了创新性科研的六点本质,即:新颖性、重要性、连续性、完整性、独特性和及时性。
在谈到“创新性科研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时,蒲院士引用的Peter Medawar的“Science is the art of the soluble.”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可翻译为“科学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但蒲院士把这句话的翻译进一步引申为“科学是找到可解决的问题的艺术”,最后又做了更加深入的解释,即“科学是找到可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艺术”。使我明白了,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可解决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才是科研人员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对于科研创新模式中的探索式创新模式,也让我学习到了,科研中所谓的直觉、想象力甚至灵感,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要不断地积累过去错误的经验,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新路,敢于探索别人没有探索过的地方。这样我想到在《曙光集》这本书中,杨振宁先生谈到吴健雄在当时许多一流物理学家都认为实验太难做,做出来也不会有新结果,只是又一次证明宇称守恒罢了的情况下,吴健雄依然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不守恒既未被人研究过,那么不论结果如何,这就是值得做的实验”, 从而得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这个至关重要的结论。这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信心、勇气、胆识和闯劲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怎样去学习创新呢?蒲院士也对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 去了解以前的创新工作的历史。学习其研究方法。
- 有选择性的接收信息。对于刚入门的研究者,不要读太多你的领域的论文,要选读好的综述,等有自己的结果时再较广泛地查寻有关论文。
- 注意“似乎无关”领域的工作。多听与自己领域似乎无关的报告,与非同行的研究者交谈,可借鉴别人的方法。
- 培养论述科学的习惯和能力。论述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整合的过程,讨论中常常能够孕育出创新想法。
- 学习区别“已知”与“未知”。科研不只是在探索未知,也是在修正“已知”,关键是能对“已知”提出适当质疑与有效检测。
- 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读著名科学家的自传和传记,了解别人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和创新方法。
通过这次对蒲院士讲座的学习,使我对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相关的知识了解了许多。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也会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从自我做起,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白雪,培养导师:黄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