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观后感
作为一名科研学习者,学术诚信是必备的品质。最近宅在家里,有幸观看了蒲慕明院士讲解的关于《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的讲座,受益良多。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在中国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一些科研工作者不以为意的游走在那些灰色地带,未曾察觉自己的科研真心已悄然逝去。而科研不端行为的日益严重,激烈的竞争(论文数量、科研地位等等),以及担心想法被剽窃而选择的各自划圈的闭门造车等等,很多科研工作者都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中,正如蒲院士所说的,这种现象更多的反映出了我们的科研体制与文化问题。而如何去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蒲院士给予我们深深地建议与启迪。
在这场视频直播课中,蒲院士围绕“科研诚信”,从其内涵、灰色地带、本质、与创新的关系四大方面进行讲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蒲院士对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报道的看法。相信关于数据的处理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也再日常不过了,但当我们在做数据采集或分析的时候,往往为了获得更合理、更好的结果,常常还会有无意识地选择数据的倾向。就跟我们女生选择化妆一样,利用外在的化妆品,选择性的修饰自己外表的不足,试图让自己更完美,更好地展示于他人面前,同时也让自己更舒心,更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但我们自己却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
通常我们的一些课题研究是为了验证常规的假说,所以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时,我们知道分析的标本是什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选择了自己所期望得到的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要;不好的,不要”,索性,我的指导老师在我入所进行课题研究前就教导过我,数据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分析,或许往往那些所谓的异常数据更能反映出我们目前对一些科学现象的理解是片面的,需要进一步修正,这也才是科学的进展。
若说每个身份有其对应的道德,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警察的职责是惩恶扬善,教师的伦理是教书育人,那么我们研究生的责任就是抱有严谨和端正的态度去做诚实的学问。这次的讲座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学术共同体中的自律原则: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真实的学问,科研诚信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第一准则,学风端正才能促进学术繁荣,愿大家能共勉。
(黄家璇,培养导师:黄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