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诚信与科研创新”讲座学习观后感
本周有幸在b站上观看了蒲慕明院士有关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的讲座,收获颇丰。蒲慕明院士探讨了科研诚信的概念、规则和一些“灰色地带”现象,集中阐述了科研人员如何做负责任有诚信的科研,怎样处理科研诚信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科学探索的挑战等问题,并分享了他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以及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热爱。蒲慕明院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如何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科研。
首先是科技创新的内涵。科技创新一词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何理解科技创新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不能从直觉上简单的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科学与技术更不能简单的混为一谈。科学是发现原理和规律,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是被发明和创造出来的,回答的是“怎么做”。
第二部分是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灰色地带的不端行为是科研失信最严重的地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灰色地带”让科研人员在黑白之间游走,极容易发展到伪造、剽窃、不忠实的科研不端行为。既然如此危险,为什么类似的“灰色地带”还会广泛存在。蒲慕明院士在演讲中道出个中缘由:灰色地带的问题通常很难被发现,科学家们对灰色地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本身也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行为,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未能对此类不端行为有明确的规则指南。大规模“撤稿”事件,是“刺痛”我国科研诚信“神经”的高频词。早在几年前,清华大学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到撤稿,2018年10月经媒体曝光后才公开处理意见。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107篇中国论文事件,同样让人记忆犹新。再到近来的翟天临事件,科研失信的现象屡禁不止,这需要我们所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第三部分是创新科研的本质。创新性科研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颖性、重要性、连续性、完整性、独特性。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思想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我们要实现科研工作的创新超越,就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性思维。要有思维的独立性,就是要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方案,而是要经过自主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部分是创新与诚信。在这一部分蒲慕明院士主要讲述了如何学习创新和为什么要诚信。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注意关注别的领域的工作,培养论述科学的习惯与能力。科研诚信是科研创新的基石,除了自我约束,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这是遏制科研失信的重要途径。诚信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一名研究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科研。我想只有本着诚信的态度去科研,创新才能有根,科学的花朵才能不断绽放。
(郭政,培养导师:黄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