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雨晨观后感
这几天有幸在网站上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先生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所做的《科研诚信和科研创新》讲座,深有感触,这篇讲座从三个方面讲述了科研诚信的内涵和一些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问题,创新科研的本质以及怎么创新科研,最后探讨了科研创新和诚信的关系。
蒲慕明院士谈到科研创新,要本着对科研工作的严谨,对科研追求的执着,敢走新路的胆识以及对科研工作诚信的态度去进行科任务,从而引出科研创新的本质,并着重阐述了创新科研的六个特性,即新颖性、重要性、连续性、完整性、独特性和及时性。作为研究生或是科研工作者都要学会创新,应该深入探索以往创新工作背后的历史和创新科学家们的思路和历程,避免被与自己研究密切相关领域中的信息所束缚,应着重关注本领域一些高质量的综述,同时也要关注一些与自己无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进展,这样有利于个人创新思维的建立和提出一些创新性课题。蒲院士还特别指出,创新工作起始的关键在于对所钻研问题的选择,而选择的关键在于研究者的勇气和胆识。
关于怎样创新学习,蒲院士指出首先需要探索创新工作背后的历史,通过对别人科学发现的来龙去脉的了解,可以陶冶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己的科研思路也是一种训练。第二点是要有选择性的接受信息,过度的无选择性阅读有碍创新,做到挑选性阅读,选读自己研究的领域里好的综述,有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之后再较为广泛的查询有关论文,这对于我们这些研究生和刚入门的研究者也是很好的建议。第三点是注意“似乎无关”领域的工作,广铺触角,敢于冒险,多听与自己领域似乎无关的报告,与非同行的研究者进行交谈,这是做出创新工作的一个有益条件。许多创新工作就是将表面并不相关的一些现象联系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作为研究生要具备发展性的眼光,开创可塑性研究。第四点是培养论述科学的习惯和能力,科学是一个社会现象,做科学的乐趣部分源于与他人的交流,经常与研究者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整合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五点是学习区别“已知”与“未知”,科研不只是在探索未知,也是在修正“已知”,关键是能对“已知”提出适当质疑与有效检测。第六点是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向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科学从不缺乏重大创新的机遇,要看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是否有足够的胆量去尝试挑战。对于研究生而言,我们需要学会创新,敢于冒险,正面接受批评,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研人员学习,选择性地阅读,学会总结思考,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些做出重要的创新工作的机遇。
(姜雨晨,培养导师:都时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