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先生就“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主题进行了线上直播讲座;实验室指导各位研究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及撰写观后感,并将此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研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诚信与科研责任
听了蒲慕明先生在bilibili网址上关于“科研规范和科研创新”的课程,同时结合自己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集中教学阶段所学的《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我对科研诚信与科研责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科研的目标就是追求真理,而诚信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宏伟的科学体系也很难由一个人完全构筑起来,而且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即使把一个人一生的科研成就放到整个科学领域中来看,也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点而已。因此,任何一个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几代人甚至更多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渐完备。如若科学研究没有这种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的传承性,那构造出来的科学体系无非是一种“原地踏步”式的浪费。正是因为科学研究必然存在传承性,所以从广义的科学研究周期来看,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都必然会被同行所借鉴或承袭,如此,每一位科研人员有义务尊重其他科研人员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信任,并且要十分珍惜这种信任。反之,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也是从信任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往前探索。
其次,科研工作与科研人员应当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了科学与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究其根本是科学与技术的实力。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科学研究从原来的个人爱好逐步变成了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家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换句话说,现代科学研究都是具有社会需求的,这一社会需求既包括解决当前问题又包括为未来做积累。因此,科学研究不仅是科研人员的职业要求,也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这就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的那句名言一样:“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科学研究的经费绝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承担的,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搞科学研究,所以这一“从社会中来”的资金属性也使得科研成果的最终发展目标必须“回到社会中去”,努力为社会服务并创造社会价值。总而言之,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把“阳春白雪”的研究推向“下里巴人”的实事,为祖国做出贡献。
(邹顺睿,培养导师:周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