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根据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工作要求,秉承“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工作精神,我实验室组织召开了学科方向专题讨论会。会议主要围绕“3+1”重点研究方向的科研使命、工作基础、发展现状、领域态势、优势与不足、近远期目标等方面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在MAX/MXene发展规划工作会议上,黄庆研究员总结了实验室前期在新型MAX相和MXene的发现与制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挑战,针对目前国内外MAX/MXene材料发展的态势,对实验室在该方向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都时禹研究员指出高通量计算方法、特色数据库平台和机器学习方法几个理论方法学对于本领域的重要作用。黄峰研究员重点讨论了事故容错用MAX相涂层的关键技术挑战。大家认为MAX/MXene材料在结构材料、能源、电子,催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新材料创制和新功能发现还存在发展机遇,在晶格原子的精准调控领域还存在重大挑战,这也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前沿问题。黄庆研究员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就团队规划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工作推进落实、人才队伍构建、研发布局凝练、杭州湾平台搭建、国际合作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以此规划为契机,更好地促进各研究小组在该方向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梳理出详细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理清当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推进团队不断发展。
在碳化硅方向发展规划讨论会议上,实验室邀请到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董绍明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沙建军教授参加讨论。国外引进人才宋育杰博士介绍了含硼先驱体的研发现状和发展构想。董绍明研究员建议实验室在关注先驱体关键技术参数的同时,也要考虑工程研究中的连续化和自动化,保证批次稳定性和降低生产成本。碳化硅的学科发展方向要注重目标牵引,也要鼓励共性技术对相关行业的辐射性。目前实验室确立了‘先驱体转化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的工程化技术与应用研究’作为‘3+1’中的工程突破内容,也将分子结构功能化调控作为陶瓷先驱体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经落地的发改委科教基础设施平台项目将为碳化硅学科方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如何集成先进材料技术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是该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命题。
通过工作会议讨论和专家建言等方式,实验室将进一步深入凝聚学科方向,加强各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将‘3+1’重点方向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具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名片。
碳化硅学科方向讨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