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应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新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黄庆研究员和常可可研究员的邀请,美国宾州州立大学Zi-KuiLiu(刘梓葵)教授访问,并作了题为“Computational Thermodynamics, Materials Genome, and Materials Design”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会也是先进新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系列学术研讨活动”的组成部分。
刘梓葵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及其材料学院的基本情况。紧接着,刘教授从计算热力学、材料基因与材料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相关研究前沿热点与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对金属和陶瓷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刘教授带领团队系统地耦合第一性原理和相图计算(CALPHAD)方法,运用于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的开发,提出了快速预测材料性能的新方法。随后,刘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材料基因(Materials Genome)”概念的起源和发展。他以氧化物、硼化物和合金等几个方面研究作为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如何通过第一性原理、相图计算、机器学习和关键实验相辅相成,有效推动材料研发。最后,刘教授分享了近期提出的材料领域新概念“Ocean of Data(数据海洋)”与“材料基因生态系统”,可以在未来将材料学与生态学、社会学有机结合起来。
黄庆研究员作报告向客人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情况、研究方向以及最新成果。其中,实验室在新型MAX相研究中的近期进展与重要成果吸引了刘教授的极大兴趣。报告结束后,刘教授参观实验室,与黄庆研究员针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希望在这一领域上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系统地结合实验制备与表征、第一性原理、相图计算和机器学习,加快推动新型MAX相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常可可研究员、张一鸣副研究员,分别作为实验室相图热力学、机器学习研究方向负责人,参与了讨论。
Zi-Kui Liu(刘梓葵)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系杰出教授,曾先后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和美国QuesTeckInnovation公司任职。现任《CALPHAD》期刊主编,CALPHAD基金会主席,美国材料学会ASM International副主席;于2002年率先提出了“材料基因”(Materials Genome®)概念,并拥有其注册商标;曾任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TMS)理事会成员;获2018年TMS William Hume-Rothery奖,2015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李薰奖,2014年ASM J.W. Gibbs相平衡奖,2008年美国陶瓷学会Spriggs相平衡奖,2007年ASM会士。刘梓葵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包括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cta Materialia)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刘梓葵教授报告现场
刘梓葵教授参观实验室
|